但到底,基本每股收益到底需不需要扣除库存股?如果扣除,如何扣?如果不扣,又为何不扣?这些细节,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剥开表层,深入财务报表的“潜台词”,为你揭示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不可测的问题。
让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讲起。A公司在年报中公布了其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10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2.50元。然而,在仔细研究其财务报表的附注时,我们发现其回购并持有的库存股达到1亿股,占总股本的10%。
问题来了:如果这1亿股库存股并未用于注销,而是保存在公司账上,那么这部分股份究竟有没有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
投资者纷纷质疑:这是否意味着真实的每股收益被“美化”了?库存股没有参与分红,也没有投票权,但是否该从总股本中扣除?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EPS)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 加权平均在外流通普通股股数
看似简单的一个公式,真正的关键在于“加权平均在外流通普通股股数”。
这个“在外流通”的定义,就包含了一个关键点:是否扣除库存股。
库存股,或称为“回购股份”,是公司已发行但又被公司回购的股份。这部分股份:
不再具有表决权;
不参与利润分配;
可以随时用于员工激励、并购对价或再次出售;
但从股本结构上看,这些股份仍属于公司已发行股份的一部分。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原则:
库存股在每股收益计算中应从在外流通普通股中扣除。
换句话说,库存股虽然存在,但被视为“沉睡状态”,不进入每股收益的“活跃股数”中。
让我们引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中的关键条文:
“公司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应当以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除以当期加权平均普通股股份数。库存股应当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数中扣除。”
也就是说:
✅ 需要扣除库存股。
✅ 加权平均应考虑库存股回购和再发行的时间点。
✅ 库存股对基本每股收益起“提升作用”,因为它减少了分母。
我们通过一个简化的示例说明:
项目 | A公司(无库存股) | B公司(有库存股) |
---|---|---|
净利润(亿元) | 10 | 10 |
总普通股(亿股) | 5 | 5 |
库存股(亿股) | 0 | 1 |
加权平均流通股(亿股) | 5 | 4 |
每股收益(元) | 2.00 | 2.50 |
可以看到,库存股的存在减少了分母,加大了每股收益的数值。
这是否意味着库存股可以被用作“财技手段”来提高财报颜值?答案是:理论上是的,但法律监管严密。
库存股属于“未发行股”,不影响EPS。 ❌错误。库存股是已发行但被回购的股,不等于未发行股。
公司回购股票会立即影响EPS。 ✅正确,但要看是否及时入账为库存股。
只影响基本每股收益,不影响稀释每股收益。 ❌错误,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也会考虑潜在稀释性股票与库存股的再发行情况。
库存股能一直挂账不注销。 ✅合法,但常用于股权激励或再融资。
投资者无需关注库存股。 ❌大错特错!投资人应密切关注库存股变化,这影响你所见的“每股盈利”。
在实际财务操作中,如何处理库存股对EPS的影响?
库存股购入当日,开始从加权平均流通股数中扣除。
库存股注销当日,股本减少,永久退出计算。
再发行时,视同新股增发,计入当期加权股本。
一个准确的加权平均股数计算公式可能长这样:
加权平均普通股 = Σ(各期间在外流通股数 × 占全年时间比例)
表格举例:
月份 | 在外普通股数(亿股) | 库存股数(亿股) | 实际参与EPS计算股数(亿股) |
---|---|---|---|
1-3月 | 5 | 0 | 5 |
4-6月 | 5 | 1 | 4 |
7-12月 | 5 | 1 | 4 |
加权平均股数 = (5×3/12) + (4×9/12) = 4.25亿股
很多公司选择回购股票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提升每股收益”,从而推动股价上涨。这种做法甚至成为美股企业回购潮的逻辑基础。
股票回购 → 降低流通股 → 提高EPS → 提升市场估值
但这背后也暗藏隐忧:
若回购资金来源于借款,可能增加财务杠杆;
若回购目的是短期美化报表,可能透支未来增长;
若库存股再度发行,会对EPS产生反向“摊薄”效应。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要求,库存股相关信息需在财报附注中详细披露,包括:
本期回购股份数量;
本期注销或再发行数量;
期末库存股余额;
库存股占总股本比例;
对每股收益影响的定量分析(如适用)。
一个透明合规的公司,应在财务报告中明确告知投资者:“每股收益已经扣除库存股的影响”。
作为投资者,如果你想做出更聪明的投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
查看库存股变化趋势:是否频繁回购?
判断库存股用途:是否用于员工激励?
分析EPS提升原因:是否由业绩驱动或只是回购导致?
结合稀释每股收益一起看,防范“表面繁荣”。
是的,基本每股收益需要扣除库存股。
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财务准则的明确规定。
更重要的是,库存股的存在不仅影响EPS计算,还反映了公司治理、财务政策及市场信号。
下一次你阅读年报时,不妨关注那个小小的“库存股”数字,它可能隐藏着一家公司的真实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