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港股新手,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按下“买入”那一刻起,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买入港股为何常常一开始就显示亏损?其实这背后藏着几个“吃相难看的”原因:
成本类别 | 描述 | 影响力度(满分5) |
---|---|---|
点差(Spread) | 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的差值,高流动性个股点差小,冷门股点差大 | ⭐⭐⭐⭐ |
交易佣金 | 不同券商收取不同,港股佣金通常为成交金额的0.25%以内,但也有最低收费 | ⭐⭐ |
交易征费及交易系统费 | 包括港交所交易费、证监会征费、交易系统费用等,小笔费用,但合计也不可忽视 | ⭐⭐ |
印花税 | 每次买卖收取成交金额的0.1%,只针对卖出时收取 | ⭐⭐ |
货币兑换费 | 人民币换成港币买股或资金回流时存在汇率差和手续费 | ⭐⭐⭐ |
T+0情绪波动风险 | 港股实行T+0交易,当日买入可立即卖出,短线资金炒作容易造成剧烈波动 | ⭐⭐⭐⭐ |
仅仅是“点差”这一项,就足以让你在买入那一瞬间账面立刻“亏损几个点”。特别是冷门小盘股,点差可能达到2%-3%,买入即亏成了常态。
案例一:李先生买入腾讯控股,账面即亏2.3%
李先生通过某大型券商以HK$400价格买入100股腾讯控股,当时买一卖一价差为0.8港元,券商佣金为0.2%,加上交易征费、系统费等合计约0.03%。
如下是他的交易明细:
项目 | 金额 |
---|---|
买入价格 | HK$400 × 100 = HK$40,000 |
点差损耗 | 0.8 × 100 = HK$80 |
佣金 | HK$80 |
系统及征费 | HK$12 |
合计初始亏损 | HK$172(约占0.43%) |
但由于市场短时间下跌了1.9%,账面亏损迅速扩大到2.3%。他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以“市场不愿接手的价格”买进的。
港股市场流动性参差不齐,容易买到“假流动性”股票
很多股票虽然日交易额在表面上看似不错,但实际是由机构间的“对倒”行为堆积出来,个人投资者接盘后常常发现根本卖不出去,点差瞬间拉大,亏损在所难免。
大宗交易与暗盘机制使普通投资者处于劣势
港股中的“暗盘交易”机制以及机构间的大宗交易可以在普通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影响价格,你买入的价格,早就被“安排”好了。
机构与高频交易的天然优势
在港股市场,高频交易占据了极大优势。大量订单被程序化交易快速消化,散户以市价单买入时往往买到的是“最高的卖价”。
港股市场的个股构成复杂,包括:
主板大蓝筹(如:腾讯、汇丰、阿里)
创业板小型成长股(如:中小型医药科技股)
“仙股”横行(即股价长期低于HK$1的股票)
很多新手看到股价“便宜”,就贸然买入仙股,以为赚一倍轻而易举,结果买入即被套牢。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当时买入价 | 当前股价(示例) | 点差幅度 | 备注 |
---|---|---|---|---|---|
01810 | 小米集团 | HK$10.00 | HK$9.70 | 0.12元 | 高流动性 |
01114 | 華晨中國汽車 | HK$2.50 | HK$2.38 | 0.10元 | 流动性中等 |
08083 | 三和精化 | HK$0.12 | HK$0.09 | 0.02元 | 极低流动性 |
你以为赚的是价差,其实输的是流动性与交易心理战。
市价单 vs 限价单:差别比你想象得大
港股T+0机制下,市价单几乎必然成交在最劣价,特别是在震荡市中容易被“吃掉”几档卖盘,造成更大滑点。限价单更适合稳健投资者,减少买入即亏现象。
内地券商通道 vs 本地券商直连
港股通渠道通常需要内地投资者通过特定券商操作,存在更高的交易延迟和滑点。而使用本地券商(如辉立、富途、耀才)通常能获得更低佣金与更快执行速度。
券商 | 佣金比例 | 最低佣金 | 是否支持T+0 | 接入速度 | 特点 |
---|---|---|---|---|---|
富途证券 | 0.03% | 无最低 | 支持 | 快 | 面向散户、界面友好 |
辉立证券 | 0.025% | HK$10 | 支持 | 较快 | 专业工具多 |
港股通(中信) | 0.05% | RMB5 | 支持 | 中等 | 稳定性高 |
“港股比A股更理性”
实则不然,港股市场的资金结构极度依赖机构与海外资金,波动反而更剧烈,炒风更浓。
“港股估值便宜就一定能涨”
许多港股估值常年低于A股对应公司,不是因为市场“没眼光”,而是公司治理、增长前景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买了就能赚钱”
港股并非适合所有人,没有严格的资金管理、风控体系,仅靠“听消息”“看估值”买入,只能在震荡中被收割。
策略编号 | 实战建议 | 操作示例 |
---|---|---|
1 | 使用限价单买入,避免滑点 | 设置比买一略低的价格挂单 |
2 | 选择流动性强的股票 | 如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 |
3 | 优选本地券商,降低交易成本 | 使用富途或辉立开户 |
4 | 仔细研究点差与买卖队列深度 | 使用Level 2看盘软件 |
5 | 回避仙股与“炒概念”的垃圾股 | 不轻信小道消息或群聊推荐 |
很多人买入港股,是带着“抄底”“淘便宜”的幻想来的。但现实是:港股市场的规则不以你的意愿为转移。
如果你还没有建立清晰的交易系统,就不要轻易踏入这片海域。
想要战胜市场,你要做的远不止“研究基本面”这么简单。你还需要洞察市场结构、熟悉交易规则、掌握技术策略,最重要的是学会——控制情绪。
港股,永远不缺“买入即亏”的人。但你,可以成为那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