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程序员,因帮朋友“代充”USDT转账,被认定为协助洗钱。虽然他坚称“不知道资金来源”,但法院最终判定其“应当预见”资金存在问题,量刑6年6个月。
上海某公司财务人员参与场外OTC买入USDT,作为业务支付手段,因对方账户涉诈骗资金,被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虽然只是“收了个币”,但仍被判刑3年,缓刑5年。
在某地,一位微信群主搭建了一个以买卖USDT为主的交易平台,并收取中介费用,警方介入后以“非法经营罪”立案,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没收部分财产。
我们先从《刑法》中直接找到几个常见罪名:
罪名 | 涉及行为 | 法律条文参考 | 最高刑期 |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 明知是违法所得仍代为转移、兑换、转账或藏匿 | 刑法第312条 | 10年有期徒刑 |
非法经营罪 | 未经许可从事金融业务(虚拟币属此类) | 刑法第225条 | 15年有期徒刑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 提供通信、支付、转账帮助犯罪者 | 刑法第287条之二 | 7年有期徒刑 |
洗钱罪 | 通过买卖虚拟币为毒品、诈骗、走私所得资金洗白 | 刑法第191条 | 10年有期徒刑 |
重点划线:只要你“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资金来路不正,你就极可能被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你买的,不只是一个币,而是别人的“脏钱”。
买币时,大部分人使用的是场外交易(OTC)方式。这个过程中,你的账户往往会收到“陌生人”打来的人民币,随后你再把USDT打到对方指定地址。问题来了:
那个“陌生人”可能是诈骗分子的钱包;
或者是参与非法传销或赌博的钱;
而你,就是负责“洗钱”的链条一环。
哪怕你只是“无意中”参与,只要没有合理审核机制,法律上就可以认为你“应当知道”。
雷区行为 | 潜在罪名 | 风险评级 |
---|---|---|
OTC收人民币后立即放币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 ★★★★★ |
代朋友操作买币转账 | 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 ★★★★☆ |
搭建买卖群收手续费 | 非法经营 | ★★★★★ |
利用USDT作为公司支付方式 | 间接成为资金转移渠道 | ★★★☆☆ |
频繁用个人账户收转大额USDT资金 | 洗钱罪 | ★★★★★ |
目前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趋严,2021年人民银行已经明文禁止虚拟货币交易所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但并不是所有与USDT有关的行为都会触犯法律。
相对安全的场景包括:
在海外合法交易平台上自用购买,无人民币进出;
全程使用本人实名账户,交易记录清晰;
仅限自用投资,不涉及帮他人买卖、转账或组织群体交易。
但只要涉及人民币支付,尤其是陌生人账户收付款,就需要极其谨慎!
庭审中,法官的几个问题一针见血:
你是否知道该笔资金来源?
你是否核验对方身份?
你是否收取手续费?
你是否主动提醒对方潜在风险?
你有无从事虚拟币买卖的金融资质?
答不上来的,就是被“默认知情”。而这种默认,足以送你进监狱。
年份 | 涉虚拟币犯罪案件数量 | 涉案人数 | 判刑人数比例 |
---|---|---|---|
2019 | 352 | 618人 | 28.4% |
2020 | 1,009 | 1,772人 | 36.9% |
2021 | 2,823 | 4,900人 | 42.1% |
2022 | 4,506 | 7,880人 | 47.6% |
2023 | 6,870 | 10,300人 | 54.3% |
可以看出,买币不慎,代价极高!
虽然USDT等虚拟货币在全球被广泛使用,但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它从未被合法认可为“货币”或“支付工具”。你每一次点开交易App,背后可能都站着刑法的高墙。
现在的问题来了:你还敢随便买USDT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