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0交易制度的历史回顾
中国股市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行过T+0交易制度。199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取消涨跌幅限制后,进一步采用了T+0交易制度。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于1993年11月紧随其后,实施了T+0交易。然而,由于当时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监管制度不完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过于活跃,导致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为了抑制过度投机,保护投资者权益,稳定市场,上海和深圳A股于1995年1月1日重启了T+1交易制度。
二、T+0交易制度的国际实践
在全球范围内,T+0交易制度被广泛采用。根据国际证券服务业协会(ISSA)的统计,全球44个主要股票市场中,有42个允许T+0交易,只有2个市场(即沪深市场)目前不允许T+0交易。这些市场通过T+0交易制度,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三、支持恢复T+0交易制度的观点
支持者认为,恢复T+0交易制度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投资者的交易灵活性。在T+0制度下,投资者可以在同一交易日内多次买入和卖出股票,及时止损或获利了结,降低市场波动性,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此外,T+0交易制度有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避免机构投资者通过程序化交易等手段占据优势地位。
四、反对恢复T+0交易制度的观点
反对者则担心,恢复T+0交易制度可能引发过度投机,增加市场操纵风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T+0交易可能加剧其劣势地位,导致市场的不公平性。此外,T+0交易制度可能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提供便利,增加市场监管的难度。
五、监管机构的态度
证监会曾表示,现阶段实行T+0交易的时机尚不成熟。主要考虑到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保护,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监管机构倾向于维持现有的T+1交易制度。
六、未来展望
尽管目前T+0交易制度尚未恢复,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的完善,未来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试点。例如,可以选择部分ETF品种作为试点,逐步评估其对市场的影响。然而,任何制度的调整都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利益,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T+0交易制度的恢复涉及多方面的考量,需要在保障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审慎推进。